|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紐時觀點:美國正在給自己"挖坑"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時報專欄 隨著霸權地位衰落,美國如今面臨抉擇:是與新興國家攜手構建一個更公平的多極世界,還是追求代價高昂且脆弱的權力?特朗普選擇了後者,而中國似乎選擇了前者。https://t.co/HW73T9jl8Q—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November 24, 2025


華盛頓,長達十年的激烈政治兩極化剛剛導致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但兩黨卻存在一個罕見的共識:由美國建立並主導的世界秩序正面臨中國的威脅,中國意圖取代美國在全球的正當領導地位。

有一個詞精准概括了這一論調——修昔底德陷阱,特指新興大國挑戰現存霸權國時引發的激烈沖突。在修昔底德所處的時代,是雅典成功挑戰了斯巴達的霸主地位。而這一模式在歷史上反復上演,新興大國的野心與擴張幾乎無一例外以流血沖突收場。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徹底顛覆了這一預設。在一片混亂中,本屆政府單方面對美國親手建立的全球秩序展開了徹底破壞——威脅發動侵略、濫用懲罰性關稅、近乎拋棄長期盟友。相比之下,中國的回應大多是堅定維護現狀。局勢出現驚人逆轉:如今執意觸發修昔底德陷阱的,似乎是美國而非中國。在世界之巔,美國正在自我顛覆。

兩黨此前的這一共識如今已顯露裂痕,而這一共識本身建立在對中國意圖的誤讀之上。至少,三位東亞問題學者近期發表在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上的一篇頗具爭議的論文是這樣認為的。作者寫道:“中國是一個關注政權穩定、維護現狀的大國,其對內政策重心遠高於對外戰略訴求。”

這一清醒的分析基於對海量中國文獻資料的深入研究,涵蓋官方講話、學校課程等各類文本。研究結論令人矚目:作者發現,中國公開宣稱的領土關切從未超出其長期主張的台灣地區及相對狹小的邊境地帶。“中國的目標明確無誤;中國的目標持久不變;中國的目標是有限的,”他們寫道。

中國的大部分外交政策並非向外輸出意識形態,而是旨在鞏固執政黨在國內的執政根基。外界眼中所謂的激進舉措,往往是為解決國內問題而采取的行動。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一些人將其視為中國通過准帝國主義手段爭取發展中國家支持的舉措。但論文作者之一、喬治敦大學國際關系學者澤諾比亞·陳(音)表示,該倡議的背後更多是國內考量,而非全球野心。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國內需求推動的,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出現了嚴重的工業產能過剩,”她告訴我。她還說,除了長期堅持要求合作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不承認台灣獨立外,中國基本上並未將這些海外投資用作實現全球野心的杠杆,更沒有強迫發展中國家在美國中國之間選邊站隊。

當然,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絕非高尚甚至善意的角色。其在南海的強硬姿態、在新疆的殘酷鎮壓、對香港的整治行動,以及不顧台灣民眾意願、執意要吞並台灣的頑固訴求,都對亞洲的和平穩定構成了嚴峻挑戰,也違背了基本人權原則。近期中國日本的外交爭端升級——暫停日本海鮮進口並建議中國公民避免赴日旅游——更是彰顯了中國的施壓能力。


但無論這些行為多麼殘酷,都遠未達到重構世界秩序的程度。中國似乎只是在現有體系內維護自身認為的歷史訴求和內政主權,以一種美國(尤其是在特朗普執政時期)幾乎沒有資格指責的方式曲解規則。這一區別至關重要:一個即便手段強硬但以維護現狀為目的的大國,還是一個試圖按自身形象重塑世界的大國,這兩者所構成的挑戰有著本質不同。

無論如何,認為全球應由單一霸權國主導的想法或許早已過時。“這並非單純的美國相對衰落或中國崛起,而是相較於前幾十年,權力分布更加廣泛,由不同地區的多個大國共同掌握,”艾瑪·阿什福德在其發人深省的新書《群雄之首》(First Among Equals)中寫道。“美國中國雖領先於其他國家,但領先優勢遠不及冷戰時期的兩個超級大國。”多極格局下的復雜平衡而非兩極對峙才是未來的趨勢。

可以說,特朗普並未妥善應對這一現實。在他一系列瘋狂威脅中,近期以“持續縱容殺害基督徒”為由揚言對尼日利亞動武的言論或許最能體現他的挫敗感。美國向來按自己的規則行事,但特朗普甚至拋棄了表面上對原則的尊重。政治學家普拉塔普·巴努·梅塔對我說:“聲稱‘某些國際法規則不適用於我們’是一回事,而宣稱‘我根本不在乎國際法是什麼’則是另一回事。”

無論有沒有特朗普,過去20年的軍事冒險主義都已成為美國衰落的明顯標志。“如果我們必須通過入侵這個並未對我們構成威脅的國家、發動全球反恐戰爭來維持霸權,那顯然我們正在走下坡路,”進步派外交政策學者、《對抗危機》(The Rivalry Peril)作者范·傑克遜指出。“歷史周期反復證明,當主導大國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投入資源,扮演這種軍事角色的時候,新興大國就會崛起,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5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25 秒